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忠县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试行)》已经中共忠县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2021年第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忠县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2021年8月27日
忠县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试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忠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全面发力,又需分类推进。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重庆市委要求,科学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重庆市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试行)》(渝委农组〔2021〕9号)和《中国体育彩票app:确定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乡镇、村的通知》(渝委农办〔2021〕19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和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面结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将全县乡村振兴分为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有序推进,强化示范带动和后续扶持,健全分层分类推进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分层分类
全面分析全县不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两层”“三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乡镇(街道)分类
先行示范类。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新立镇、拔山镇、马灌镇、双桂镇、黄金镇、复兴镇6个乡镇纳入先行示范类,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新立镇、拔山镇、马灌镇3个乡镇力争到2025年达到主城都市区平均水平;复兴镇、双桂镇、黄金镇3个乡镇力争到2030年达到主城都市区平均水平,并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示范效应。
重点帮扶类。将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基础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磨子土家族乡、善广乡、涂井乡、金声乡4个乡纳入重点帮扶类,其中磨子土家族乡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力争到2025年,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长效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积极推进类。包括忠州街道、白公街道、新生街道、乌杨街道、任家镇、洋渡镇、石子乡、东溪镇、石宝镇、汝溪镇、野鹤镇、官坝镇、石黄镇、兴峰乡、金鸡镇、花桥镇、永丰镇、三汇镇、白石镇19个乡镇(街道)。力争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年内在全县分批次评比确定5个乡镇(街道)打造县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街道)。
(二)村(社区)分类
按照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发展思路,确定11个村(社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其中城郊融合类4个(忠州街道独珠村、乌杨街道青岭社区、马灌镇果园村、兴峰乡三元村),集聚提升类6个(双桂镇赶场村、金鸡镇傅坝村、石宝镇新政村、黄金镇桃花村、任家镇老鹳村、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特色保护类1个(永丰镇东方村)。力争到2025年,每个村培育起一个乡村主导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其余村(社区)根据乡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年内分批次评比确定30个村(社区)打造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示范带动乡村振兴。
三、重点举措
(一)先行示范类乡镇。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打造“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等发展平台。加大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上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财政专项支持,强化用地保障,重点支持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用地空间和指标。
(二)重点帮扶类乡镇。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帮扶政策,财政资金向重点帮扶类乡镇倾斜,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重点帮扶类乡镇,加强脱贫产业后续培育,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制定出台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的政策措施,县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度分别对磨子土家族乡、善广乡、涂井乡、金声乡4个乡统筹安排中央、市级涉农项目资金500万元。所对应的县级帮扶集团要加大帮扶支持力度。落实大渡口区、大足区对忠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确保主城协同区对县重点帮扶乡镇的帮扶支持。强化用地保障,重点支持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项目。
(三)积极推进类乡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个振兴”。统筹规划乡镇(街道)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四)重点帮扶村(社区)。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用足用好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3年内对11个县级重点帮扶村(社区),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中央、市级涉农项目资金,分批次对每个村(社区)安排1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用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五)县级示范镇村。县级财政分批次对评比确定的5个县级示范乡镇(街道)、30个示范村(社区),县级财政统筹安排中央、市级涉农项目资金分别安排250万元、100万元,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021年评比确定示范乡镇(街道)1个、示范村(社区)6个,2022年评比确定示范乡镇(街道)2个、示范村(社区)6个,2023年评比确定示范乡镇(街道)2个、示范村(社区)6个,2024年评比确定示范村(社区)6个,2025年评比确定示范村(社区)6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由县领导任组长的“五个振兴”工作专班和县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要当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实行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述职制度。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形成长效机制。
(二)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加强组织动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做好县级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定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帮扶任务。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强化乡村振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把中国体育彩票app: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等农村重点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充分发挥“三社”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类乡镇(街道)、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要敢为人先、努力创新、大胆探索,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各乡镇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带动各地加快发展。
(四)强化考核评估。对各乡镇(街道)每年开展一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在县级层面建立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形成乡村振兴评价指数。加大乡村振兴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中的权重。针对乡村振兴不同类别地区,探索实行差异化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开展乡村振兴绩效评估。建立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类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借鉴脱贫攻坚督查机制,县委督查办、县政府督查办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